平台建設

鹽城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李傳武院長“搶抓沿海發展曆史機遇 勇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一文發表于鹽阜大衆報理論周刊第四版

發布者: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01-01浏覽次數:11

2021年12月27日,國家正式批複《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江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鹽城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李傳武院長,深入剖析了規劃與鹽城的密切聯系,并提出鹽城要更好把握《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曆史機遇。文章全文如下:

搶抓沿海發展曆史機遇
勇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李傳武

    2021年12月27日,國家正式批複《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推動江蘇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中的具體細則,則為我市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提供強有力的規劃支撐。
  《規劃》在以下幾個方面和鹽城密切相關:一是強化鹽城淮河出海門戶地位。《規劃》提出依托淮河生态經濟帶出海門戶鹽城,以建設淮河生态經濟帶出海通道和河海聯動開發為重點暢通與淮河中上遊地區聯動大通道,加強與沿淮城市産業合作,建設綠色能源基地,發展海洋經濟和生态經濟,引領帶動淮河生态經濟帶加速發展。二是明确鹽城沿海産業轉型方向。《規劃》提出鹽城沿海園區融入區域産業體系,建設具有世界競争力的石化産業基地、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産業基地、綠色精品鋼産業基地、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化示範基地等。三是提升了鹽城城市地位。《規劃》從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深化生态保護國際合作、接軌長三角等角度進一步界定和提升了鹽城的城市地位。此外《規劃》内容中的生态保護、基礎設施布局也充分凸顯了鹽城的優勢和特色。
  為更好把握《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曆史機遇,我市未來應以“一平台、一通道、一都市、一走廊”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沿海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真正把沿海“空間大”“生态優”的資源生态禀賦優勢轉變成“發展強”的現實優勢,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一平台:高起點規劃建設黃海新區。為做強向海發展主陣地,鹽城推動濱海、響水沿海片區一體化發展,調整優化濱海港工業園區管理體制,高标準建設616平方公裡的黃海新區。集聚整合各方資源,加快推進建設發展,把黃海新區作為加速鹽城北部隆起的重要抓手、推動鹽城融入“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示範引領,努力把沿海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鹽城現代化建設的最大增量。作為加速鹽城北部隆起的重要抓手,将主動承接重大生産力布局,争取用5年時間“再造一個規上工業鹽城”,打造江蘇省沿海發展新标杆。
  一通道:全面打通淮河腹地通道。淮河由于沒有自己的出海港口,沿淮河南、安徽等省份的内陸貨物無法直接出海,流域内經濟發展無法形成内部循環,外向型經濟比重小,整體對外開放層次低。通過打造淮河入海航道工程,培育出海門戶——江蘇鹽城港國際物流樞紐,可以改變淮河流域内大宗貨物無法直接進出的問題。淮河入海水道航道的建設可以将鹽城港的物流服務功能直接輻射到淮河流域腹地,打造淮河兩岸物流産業、商貿、服務業和新興産業聚集高地,激發内陸經濟新活力的“出海口”,為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開辟一個全球化發展的出海通道,從而加速資源開拓、要素流通,形成外引内聯,互動發展的良好态勢。
  一都市:謀劃建設鹽淮連都市圈。江蘇沿海三市由于城市級别和區位考慮,在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缺乏引領型城市,鹽城作為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淮河生态經濟帶出海門戶城市、中韓産業園合作城市、世界自然遺産城市,在江蘇沿海新一輪發展中應有所擔當,推動鹽淮連都市圈建設。鹽淮連都市圈是淮河流域融入“雙循環”的戰略平台,在雙循環大格局下,打造鹽淮連都市圈可以進一步放大區域開放合作優勢,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全球的開放門戶,牽引和帶動整個淮河流域融入國際國内雙循環發展大局。鹽淮連都市圈是長三角一體化北翼發展的戰略支點,大力培育鹽淮連都市圈可以主動策應長三角北翼輻射,同時還可以聯動山東半島及環渤海經濟圈,深度對接上海要素溢出,并積極向蘇北腹地和淮河流域腹地傳遞長三角輻射勢能。鹽淮連都市圈是江蘇連接南北都市圈的重要紐帶,鹽淮連都市圈的建設意味着江蘇13個省轄市都進入了都市圈,形成了完全意義上的江蘇都市圈。
  從蘇北看,在高鐵網絡全面完善背景下,通過都市圈建設打造更高層次平台,提升對高端要素的吸引和集聚能力;從全省看,可以将江蘇南北三個都市圈有效連接起來,形成江蘇都市鍊,不僅優化了江蘇都市圈的布局和結構,借以形成向海發展,四面輻射的良好局面,而且還可以接受長三角和環渤海都市圈的輻射,并推進淮海經濟區的發展。鹽淮連都市圈是促進蘇北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培育鹽淮連都市圈将使該區域區位優勢凸顯,資源得到整合優化,内生力量大大加強,全面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為江蘇加快現代化進程提供強勁動能。
  一走廊:建設沿海最美濕地走廊。鹽城黃海濕地位于黃海生态區南側,是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的海岸型濕地,也是黃海生态區内面積最大的連續分布泥質潮間帶濕地。這裡包含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條子泥市級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區等。2019年,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填補了我國濱海濕地類型遺産空白。如今保護濕地、建美城市已經成為鹽城人民的行動自覺。未來鹽城将加快整合濱海灘塗濕地、漁港風光以及海鹽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以條子泥、麋鹿保護區、珍禽自然保護區、黃海森林公園、弶港世遺小鎮等濱海生态節點及旅遊景區為載體,不斷增強濕地生态功能,打造集濕地觀光、生态康養、科普體驗等于一體濱海濕地生态走廊,建設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濱海濕地生态旅遊目的地城市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典範。
  (作者為鹽城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鹽城師範學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院長)

Baidu
sogou